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指出,約翰遜本人曾對此次俄烏衝突的結果表示擔憂,他警告說,俄羅斯取得勝利的現實可能性是存在的,並堅稱這是增加對烏援助的理由之一。
在4月20日的電視辯論中,勒龐也通過討論是否應該將決定權還給法國民眾的話題,在全民公投問題上攻擊馬克龍。並且,在其執政五年中,馬克龍所帶領的共和國前進運動在地方層麵的市政選舉和大區選舉中均未能取得理想成績。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薛晟作者係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智庫研究員,法語係講師)點擊進入專題:2022年法國大選。馬克龍在執政五年裏未能履行的承諾(包括大幅度減少失業率等),以及在核電問題態度上的反複,不僅成為了電視辯論中勒龐對其攻擊的焦點,也是民眾對馬克龍是否能夠繼續帶領法國前進的質疑點。其次,馬克龍的施政方案受到廣泛質疑。
但是在第三次左右共治時期,時任總統希拉克的願景——我們必須在變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法國民眾對於在任五年的總統都產生了審美疲勞,在未能改變法國的現狀和改革力度過大之間,尚未能有在任總統找到所謂平衡點。
第三,法國政治生態被馬克龍打亂之後呈現所謂碎片化態勢。
最後一個變數是民眾的心態。好比一件事有一千條事實,其中隻有一條是對他們有利的,那麽這一條就會被無限放大到全部,其他999條都可以被選擇性無視。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標準,而是目的。在俄烏衝突中,美國多次在國際場合要求中國譴責俄羅斯,站隊美國,但中國始終沒有參與對俄製裁。
諷刺的是,慣以該罪名指控他國的美西方,正是曾經犯下種族滅絕罪的劊子手,因為幹過,知道做這種事傷天害理,所以它們認為拿這個罪名來指責別人很好用。美國便威脅稱,如果中國對俄提供幫助,製裁的大棒也會落到中國身上。
(作者:臧天朔)